■ 本报记者 王旭光
中国商务新闻网 提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商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常州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不仅具备上述特点,更是被誉为“常州都市后花园”。
之所以获得如此美誉,是因为产业园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西南翼,紧邻苏南第二大淡水湖西太湖。产业园生态廊道、城市绿道、景观河道、郊野公园互联互通、错落有致,绿化覆盖率超过45%,空气好、水质佳、景观美,坐拥临湖的自然禀赋、优美的环境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秀美的环境绘就了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发展引擎,近年来,产业园以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统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推进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形成产业园发展“洼地效应”。
从入驻企业来看,产业园入驻企业已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如今400多家国内全产业链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目前,产业园已集聚一大批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如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头条、阿里巴巴常州分公司、腾讯广告、江苏嗨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华能万邦常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通物流苏南快件分拨中心等,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从经济效益来看,产业园交易额从2012年的937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38.58亿元,税收从2011年的245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7.55亿元。2021年,产业园累计招引电商平台企业、电商品牌经销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综合型电子商务企业及其他创新型电商企业386家,各类电商企业累计实现交易额同比增长29.38%。
从带动效应来看,产业园电商企业有效带动常州乃至周边城市一批传统制造企业电商转型升级,包括嘉泽花木市场、东阿阿胶、贝尔地板、洛基木业、顶呱呱彩棉等一批知名制造企业电商化公司入驻,产业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从社会效益来看,产业园带动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2011年的200多人增长至2021年的14312人,不仅有效解决了常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也带动了社会面各类人员从事电子商务事业。与此同时,产业园与市内外高校、机构共建产业研究学院,建立良好人才合作关系和高效紧密的人才培养对接机制。园、校、企的资源要素互通,不仅为产业园和企业自身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也有效促进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变,实现产业园走进校区、专业进入行业、课堂进入企业,搭建起人才输送的“立交桥”。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贯通越来越深入,产业园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和解决方案。”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产业园将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品牌带动效应,打造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地”。